每次看專案管理的書或文章時,上面寫的都是最順、最完美的狀態。
但作為 PM,我們都知道在專案管理的過程中,唯一不會變的就是隨時都在變動,畢竟我們面對的是人,而人可以說是專案中最不可控、最麻煩的東西了。而更麻煩的又是很多事情假如你之前沒有遇過,會一時沒辦法很快反應過來想出最好的解法。
今天就讓我來分享一些以前看過跟自己實際遇到過的事,希望你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,可以有所警覺。
這句話從客戶口中說出來時,可榮登我最討厭的話前三名。如果是由業務或同事對著客戶說出來時,絕對絕對,要掐住他的嘴。
在前公司時,PM 同事的客戶提了個小小的客製需求。同事沒有多想,當場回說:「這個很簡單,我們可以做。」
結果勒?
這個「簡單功能」讓工程師多花了一整個月,還拖延了專案時程。
這真的是很經典的表面簡單 ≠ 實作簡單的例子。看似簡單的小東西,背後可能牽涉後端邏輯、資料結構甚至外部整合。
遇到這種需要確認的需求時,通常會講說:「我們會後評估確認後,再回覆您技術與時程可行性。」像這樣去避免做出不適當的承諾。
這真的是早期的慘痛經驗。
原本專案從頭到尾都和主要窗口合作順利,UAT 也過了。結果上線前一週,客戶法務突然跳出來說流程不合規,要我整個重改,傻爆眼!
結果才發現是因為我只對接了窗口,沒有進一步去想到可能會影響或相關的利害關係人,例如法務、資安等等 (有時候腦袋比較清楚的客戶會幫你想到,但大部分時候就... …)。
得到的教訓:
啟動會議或啟動之前就該問清楚:「還有哪些單位會影響這個系統的上線或被影響?」然後寄信時記得 CC ,CC 一封信,也好過最後重來。
就像我在 Day 21 最後提到的,這屬於專案有順利結案,但後續的使用者採納率很低的狀況。
當時順利導入電子簽章系統,也做了教育訓練並結案,但發現三個月後使用率幾乎掛零。了解後才發現問題出在客戶本身簽核流程超混亂,所以常常合約發出去不知道下一站要給誰簽。
誰的問題?
其實這個經驗不算是踩坑,比較像是身為 PM ,我能夠藉此經驗有意識地去協助之後的客戶,陪他們一起在導入的過程中,解決像是流程之類的重要的問題,畢竟真的有很多客戶以為只要導入新系統,這些問題就會自己解決了。
我們可以協助客戶盤點一次現況流程,再一起規劃新的流程,PM 的角色絕不是拼命追進度跟擋子彈 (還有這種觀念的人或公司該進步囉),而是做為客戶的顧問,像軍師一樣拆解現況、規劃解法,協助他們在導入新系統時,能夠解決困擾他們已久的問題。
不得不說,很多事真的都要遇到後才會知道,這些踩坑經驗都是會讓自己越來越強大的過程。
分享完這些真實的故事後,明天就來結合這 28 天的所有心得,聊一聊我身為一個 B2B 軟體 PM 的生存指南,以及給想投入這個領域的你的真心建議。